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聚焦IPO | 預製菜公司鮮美來供應商信息披露不充分,募投項目合理性存疑
來源:⠧財經⠀
賬號遷移,原星標已失效,為避免錯過《紅刊財經》的精彩內容,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及時獲取更新內容!
2021年以來,預製菜賽道風起雲湧,近日,專注於魚蝦等產品的預製菜企業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鮮美來”)向上交所主板發起衝刺,繼“預製菜第一股”味知香之後,A股預製菜賽道再添新選手。
由於我國飲食習慣複雜,菜係多樣,預製菜企業基本選擇大單品卡位市場。鮮美來主要切入的是魚蝦製品賽道,蝦滑、蝦仁、生魚片、帶殼蝦等產品為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根據招股書介紹,此次IPO募得資金,鮮美來擬用於擴產、打造配送項目和補充流動性,但公司蝦仁產品銷量、銷售額均有所減少,卻仍擬擴大該產品產能,使人擔憂其募投項目擴產產能能否順利被消化。其前五大供應商迷霧重重,更是讓人質疑其信息披露存在不充分之處。從上述種種來看,鮮美來的IPO路途上,仍有諸多障礙待掃除。
募投項目合理性存疑⠀
此次IPO鮮美來擬募集資金6.06億元,其中1.4億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1.71億元擬投向冷凍食品分裝冷藏及物流配送項目(二期),2.95億元擬投向海洋食品產業化項目。招股書顯示,其海洋食品產業化項目達產後,公司將新增年產蝦仁類產品1.2萬噸、蝦滑類產品1.8萬噸的生產能力。
在招股書中,鮮美來分別披露了蝦滑產品和其他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公司表示,除蝦滑外的其它產品的生產存在共用速凍設備的情形,因此合並計算產能及產能利用率。數據顯示,各報告期內,其蝦滑產品的產能利用率較高且持續提升,公司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除蝦滑外的其他產品的銷售情況良好,產能利用率保持在較高水平。
但情況卻與公司的說法存在一定的背離,根據招股書披露信息來看,各報告期內,公司其他產品的年產能未發生變化,均為1.21萬噸,在此前提下,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其他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卻分別為108.74%、89.41%、86.35%和61.62%。顯然,自2019年以來,其產能利用率已經出現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鮮美來的蝦仁產品的銷量、銷售額也呈下滑趨勢,招股書顯示,2020年其蝦仁產品的實際銷售量為3157.12噸,同比下降24.59%。而2021年上半年,其蝦仁產品的實際銷售量僅為1296.98噸,尚不及2020年銷量的一半。從銷售額來看,各報告期內,其蝦仁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2.36億元、2.48億元、1.87億元和7589.14萬元,顯然,其銷售額自2020年開始也出現下滑。
鮮美來在招股書中表示,預製菜行業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征。我國消費者習慣在節日時聚餐,因此在中秋節、國慶節、聖誕節、元旦、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較多的秋冬季節,預製菜行業一般會迎來銷售旺季。根據其相關描述,一季度、四季度應該為其產品的銷售旺季,換句話來說,其銷售旺季並未全部集中於下半年。因此,其蝦仁產品通過四季度出現銷售額爆發扭轉頹勢的可能性並不高,該產品2021年的全年銷量、銷售額都有進一步下滑的可能。
從目前所披露數據來看,募投項目實施後公司的蝦仁產品產能將遠超當前的實際銷量,與此同時,蝦仁產品銷量也在下滑。在此基礎上,鮮美來進一步提升相應產品的產能,或將導致產能閑置的情況發生,因此,其募投項目合理性存疑。
多個供應商為自然人
信息披露不充分
第三方回款是指發行人收到的銷售回款的支付方與簽訂經濟合同的往來客戶不一致的情況,該情況存在對銷售回款的真實性核查存在較大影響,由此往往為監管機構關注重點。而招股書披露,鮮美來各報告期均存在第三方回款的情況。
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該公司第三方回款合計分別約1.32億元、1.35億元和7431.27億元,分別占當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現金的15.5%、13.8%和7.89%。
鮮美來在招股書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為減少第三方回款的情況,執行了相關整改措施,要求老客戶付款時使用客戶本人/公司賬戶;要求新客戶建檔時即備注打款人,打款人即為客戶本人/公司,本人/公司因特殊原因確實不能支付貨款的,須由直係親屬、公司法定代表人、實際控製人代為支付。
然而,整改後,其仍然存在第三方回款的情況,2021年上半年,其第三方回款合計4950.02萬元,占當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現金達11.15%,比例相比此前年度有所回升,其整改措施有效性存疑。
此外,鮮美來的供應商中存在諸多自然人的身影,且鮮美來各期內對自然人供應商的采購金額不小。如附表所示,2018年其存在周小娟、陳少宜兩位自然人供應商,采購金額均有數千萬元,此後年份也是,其向自然人供應商采購金額均不低。
附表:鮮美來個人供應商情況
因為監管難度較高,自然人供應商的最大風險在於食品衛生等安全保障方麵。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係到民眾的生命健康,半點馬虎不得,作為一家擬IPO公司,諸多原材料來自於自然人供應商,一旦食材衛生控製不好出了問題,恐怕會對公司產生不小的影響。
另外,原料供應的穩定性也十分重要,自然人供應商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如果因為食品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無法為其持續穩定的供應原材料,可能會對鮮美來經營穩定性帶來不利影響。事實上,在報告期內,其與自然人供應商的合作並未顯示出良好的持續性,如其2018年的第一大供應商周小娟和第五大供應商陳少宜,自2019年後再未出現於公司的前五大供應商中。而其2019年的第一大供應商林升鴻,2020年的第四大供應商盛遊運,在此前也從未出現在公司前五大供應商之中。
從鮮美來披露的相關合同內容來看,其目前正在履行的合同中,與盛遊運、林升鴻簽訂購銷合同的采購產品為鮮南美白蝦。
據招股書顯示,鮮南美白蝦、黑虎蝦為公司主要產品蝦滑的重要原料,公司每年都要采購大量冰鮮蝦。2018年-2020年,其采購冰鮮蝦的金額分別為1.53億元、1.57億元和1.88億元,分別占原材料采購總額的27.88%、28.16%和33.25%。從上文也可以看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其對林升鴻、盛遊運的采購金額均不小,2020年對二人采購金額幾乎相當於公司當年冰鮮蝦采購額的近二分之一。
且結合前文提到的募投項目,未來公司對相關產品的需求或將隻多不少,在對相關產品需求量急速上升的同時,個人供應商能否滿足其相關需求,並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存在一定的疑問。因此,外界對其供應商質量的監督,仍需依靠公司對供應商信息的進一步披露。
且從監管角度出發,當前鮮美來的信息披露程度或也難以滿足監管需求。相對來說,自然人供應商的存在往往易導致財務、稅務不規範等問題的發生,自然人供應商的存在往往也為監管機構的核查重點。然而在披露前五大供應商時,公司僅對相關自然人供應商的名字、交易金額及占比及合同延續期內相關供應商的產品內容作出披露,並未對其期內存在較多自然人供應商的情況作出解釋。因此,進一步披露自然人供應商與公司合作的延續情況以及雙方交易的背景、交易價格等,或為鮮美來招股書需要重點補充的內容。
天眼查顯示,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而2019年該公司即與黃小鳳共同成為鮮美來的第二大供應商,且2020年、2021年,該公司均為鮮美來的第一大供應商,其中,2020年鮮美來對該公司的采購金額高達8356.66萬元,占當期采購金額的12.73%。然而,在其股東與曆史股東信息中,均無黃小鳳的名字,那麽,黃小鳳與該公司是何關係?2019年又為何與該公司共同被列為公司第二大供應商?這一問題也需要公司解釋清楚。
另外,根據股東信息來看,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的實控人、大股東名為劉傑,其持有該公司50%的股份,巧合的是,根據招股書對員工持股平台的信息披露,鮮美來的采購副總監也名為劉傑。那麽,鮮美來的第一大供應商的實控人是其公司員工呢,還是說這隻是因“同名同姓”產生的巧合呢?對於這一問題也有待公司進一步作出解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